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璀璨|北渡南归寻迹詹乐贫

中国农大校报 中国农大校报
2024-11-04
编者按:2019年9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农大校报开展了“初心璀璨——追寻农大英烈红色足迹”采访活动,记者先后深入北京、湖南、四川、重庆等地,与读者一道寻访农大英烈的光辉足迹,感悟初心,牢记使命。在此期间,受疫情影响采访活动一度中断,2023年记者将再次踏上寻访之路。清明来临,让我们再一次在文字中重温农大英烈的红色脉动——

1922年夏天,退伍不久的陆军步兵上士沈从文坐火车从湖南来到北京,“来学那永远学不完的人生”。当他从前门火车站下车时,身上只剩7元6角钱。这个神情恍惚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简直卑微到了只是风中的一粒灰尘,风稍大一点,就会消失得不知所终。”
“企望入大学半工半读,可是,只有高小文化,开始无一所大学接纳。”那一年里,经济拮据的沈从文寓居湖南会馆一间朝西的小厢房,卖过报纸、打过杂。
北京的夏天火热难当。一天,沈从文带着尚未卖完的十几份《晨报》回到住所,西斜的太阳封住了门窗。他一身臭汗,便到对面的阴凉处一间小厢房门窗下休息,拿着一张报纸扇风。这时,一位年轻人,准备开门进房,沈从文赶紧起身让开。见他脸上淌着汗,年轻人一边开门一边说:“屋里凉快,进去息息汗吧。”沈从文腼腆谢绝了。年轻人看到沈从文垫坐的一叠《晨报》,“还剩这么多?”“天气炎热,路人稀少……”年轻人伸手要报纸,沈从文递给他一张干净的。“不,全给我,带到农大去……”年轻人说着,递上两个银壳子(银元辅币)。沈从文感激地望着对方,准备找几个铜壳子(铜元),对方却笑着推辞:“我爱看《晨报》,以后每日给我一份。”
年轻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詹道依,龙阳人,在北京农大读预科班。”两位湖南老乡就这样认识了,詹道依比沈从文高近半个头,俩人还是老庚(同龄人)。
这位给予人生道路上“苦闷而彷徨”的沈从文“无限同情”和“热忱帮助”的詹道依,还有另一个名字:詹乐贫。

湖南汉寿牛路滩詹乐贫烈士像

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
詹乐贫昔日就读的明德学堂
长沙,明德少年
2019年11月16日,记者乘坐D7568次动车,从长沙来到“龙阳”——今天的湖南省汉寿县。
汉寿历史悠久,西汉为索县。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三国时东吴改汉寿为吴寿,赤乌十一年(248年),拆吴寿县置龙阳县。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汉寿县,但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习惯旧称龙阳。
在汉寿县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牛路村,县道旁一处大树、金桔掩映的园子里,记者看到了一座英姿飒爽的“詹乐贫烈士”雕像。
1902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二),詹乐贫出生在离此不远处牛路滩詹家坪一户农民家庭,排行第五,被弟妹们称作五哥。三岁那年,父亲病故,寡母善良能干,率领全家耕种佃田,纺纱织布,以维生计。六岁时,母亲送他到附近私塾读书,十年寒窗,读完了四书五经。兄长见他智力过人,鼓励他去“洋学堂”深造。1918年,十六岁的詹乐贫考入长沙明德中学第十五班学习。
“戊戌政变,陈宝箴走,谭嗣同死,梁启超逃,熊希龄革掉翰林,康圣人的著书,一大堆在小吴门外校场坪聚烧了。于是而时务学堂倒了。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这是毛泽东早期在新民学会《本会总记》中的一段话。明德即指明德学堂,是光绪二十九年由著名教育家胡元倓所创,是长沙创办最早的一所近代中学,也是湖南省第一家私立中学。
始建于1903年的明德中学初名明德学堂,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泰安里。如今,明德中学已经搬迁至天心区书香路扩建。
2019年11月17日,记者来到湘江东畔的泰安里,昔日明德学堂已变成“明德华兴中学”。大门里的甬道墙上书写着“院士摇篮”,17位院士浮雕分布在两旁。进得校园,老教学楼“乐诚堂”、楚辞亭、华兴会成立会旧址等遗迹和谭延闿题、蔡元培跋“坚苦真诚”校训碑刻一一呈现在眼前。
早期明德学堂聚集了大批革命党人如黄兴、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王正廷等,他们在明德学堂任教期间大力传播民主思想和民族思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教育学生。1904年2月,黄兴以明德学堂为基地,联络章士钊、刘揆一、宋教仁、陈天华等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这里民主和革命气氛浓烈,胡元倓时常向学生们讲学孙中山、黄兴推翻清王朝的史实,灌输教育救国思想。詹乐贫也立下了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志向,更加发奋学习。除了认真学习规定课程,他还阅读《经济学原理》《新青年》《太平天国史》等书刊,从中提出问题,与同学们研讨,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长沙各校爱国学生纷纷响应。詹乐贫邀集进步学生,敦促明德中学学生会,联合长沙市各中学学生,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领土、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詹乐贫高举横幅,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他还组织“雪耻会”,上街宣传,抵制日货,焚烧日货,受到爱国群众的赞扬。
1921年,詹乐贫从明德中学毕业回乡,亲友登门祝贺,他感叹说:“省城求学四载,使我深入知乡人贫困之源,皆因世道险恶,虎狼横行,长此以往,何以强国,何以安民?”

詹乐贫烈士(1902—1929)遗像

北京罗道庄,远处是中央电视塔。这一带是20世纪20年代詹乐贫就读的农大旧址所在地

北京,农大青年
1922年夏天,詹乐贫来到北京,寓居湖南会馆复习功课。第二年,从预科生考上北京农业大学。
詹乐贫一直给予在这里认识的老乡沈从文以热情帮助。有一天,詹乐贫拿出五块银元送给沈从文说:“天寒地冻了,北京比湘西冷得多,你那件小棉袄又破又短,怎么能御寒呢?”。沈从文推辞再三,拿了其中一块,说:“算我借的,一元银元完全能买一件旧长棉袍了。”詹乐贫诚恳地硬将另外四块塞进沈从文的裤袋:“风雪交加,行人稀少,清晨能卖几张报纸?我不要你还一个子儿。”不久,沈从文听说,詹乐贫为了资助他,改每日三餐为两餐,两三个月没沾过荤腥。
“和他来往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经常谈论国事,”沈从文后来回忆说:“我有空也去听,谈论最多的是列强对我国的掠夺,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一次,詹乐贫向沈从文了解湘西的情况和他的经历。“湘西是神秘的地方,人民穷得出奇,蛮得出奇,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害的、逼的。”听了沈从文的讲述,詹乐贫感慨地说:“你14岁离家谋生,当过竿子兵(湘西的地方兵)、拉过纤、撑过木排,赶过马帮,辗转流徙,半流浪地走遍了湘、川、黔交界各县,也走过从凤凰到常德这千里水路,感觉到了什么?还不是有的人吃人,有的人被人吃。吃人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者,被吃的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詹乐贫鼓励沈从文把他这些年与底层人民打过交道的经历写成文章,“借以唤醒民众反帝反封建。”
在北京,曾经的少年詹道依变成了青年詹乐贫,他说:“革命者最大的乐趣,应该是为贫苦大众求解放。”
1924年,詹乐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农业大学特别支部书记、国民党北京市第九区党部(即北京农业大学党部)执行委员、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同年秋,中共北京地方执委成立后,他又当选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詹乐贫努力从事北方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他常到北京西北郊一带村庄调查,与农民交朋友,为农民办夜校,并在夜校讲课。他还发动农民组织外交后援会、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进行反对军阀统治和卖国的斗争。他曾撰写《论吴佩孚以武力统一中国之我见》等文章,发表在《晨报》等报刊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詹乐贫身受重伤。得救脱险后,他在“三一八”惨案烈士追悼大会上慷慨陈辞,控诉帝国主义和卖国军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罪行,并撰文《“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原因与所得的教训》,呼吁民众团结反压迫。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军阀张作霖入京,自称大元帅,大肆逮捕爱国民众和革命学生。中共北京地委通知詹乐贫、乐天宇等同志迅速南撤。
一天,詹乐贫、乐天宇、陶季玉、黄龙、唐昭勋等同志,来到东交民巷苏联驻华使馆隔壁的一间屋子里,李大钊对大家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了,我怎么舍得你们走啊!但是,你们暴露了,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不走怎么行啊!南方革命形势那样好,你们到那里继续努力,这也是革命的需要,组织上的指示。”
这年五月,伤愈后的詹乐贫被派回湖南,由中共湖南区委安排到常德,然后回到家乡汉寿做党的工作。

湖南汉寿詹乐贫(中)等三烈士雕像

湖南汉寿烈士陵园詹乐贫烈士墓

汉寿,故里英魂
南归家乡,为了开展党的工作,詹乐贫在汉寿抓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帅孟奇是詹乐贫在汉寿发展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十年后,她还记得1926年1月5日那天,入党宣誓后,詹乐贫说:“你从今天起就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希望今后努力为党作出更多的贡献!”后来,詹乐贫又介绍了熊琼仙、毛觉民等一批进步青年入党,不断壮大党的力量。
第二件事,是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每逢工农集会,詹乐贫都登台讲演,通俗易懂地阐述反帝、反封建和工农革命的道理。他还创办了《新汉寿报》,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报纸初办阶段,撰稿、编辑、校对都由他一人承担,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第三件事,是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詹乐贫积极从事工会、农民协会以及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队等群众组织的建设。当时,他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在衙门坪前公审枪决了号称“汉寿王”的大土豪梅孟乔,大快人心。当工农运动的高潮在汉寿兴起以后,他又不失时机地组织数万民工兴修水利,为农民造福,修复了拥有数万亩良田的大连障和驿护堤,加固了全县100多个大小垸子,保证了农业生产的丰收。
1927年1月,中共汉寿县委成立,詹乐贫当选为县委书记。当月下旬,詹乐贫主持召开县委会,通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决定从反动派手中把枪杆子夺回来,武装工农群众,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詹乐贫亲自指挥,率领83名纠察队员乘船夜袭鸭子港团防局,共缴获短枪3支、长枪63条,这是中共汉寿县委开展武装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5月21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出动武装围攻省工会、省农民协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工人、农民、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中共汉寿县委将全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合编为工农自卫军,詹乐贫任总指挥。詹乐贫率领工农自卫军出没在山水之间,与国民党反动派迂回作战、萍踪不定,于是化名“詹鲁萍”。
这年7月,詹乐贫任中共益阳特委委员,担负组织、宣传工作,以教书为掩护,努力重整革命力量,开展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
1928年1月,詹乐贫奉命转移到南(县)、华(容)、安(乡)特委工作。恢复党的组织,扩充革命武装,大力开展反“清乡”斗争。
8月,詹乐贫担任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化名“詹恧憺”。恧,惭愧之意,取自张衡《思玄赋》:“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憺,安也,取自《楚辞·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楚辞·哀时命》:“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当革命遭受挫折,不少同志壮烈牺牲,詹乐贫对自己的“安全”感到惭愧,以名言志,坚持革命。这期间,他还以母亲的姓氏化名“马复生”,他坚信:“冬去春来,革命幼苗必然复生”。
1929年1月8日,詹乐贫不幸被捕,押解途中,遇见姨父,他再三嘱托姨父:“安慰母亲,不必忧伤,七天之后,买一口木匣子到县城收尸。”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曾多次劝其自首,用尽了种种酷刑。詹乐贫抱着必死的决心,横眉冷对,坚贞不屈。
1月12日,27岁的詹乐贫英勇就义。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党代表、已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的帅孟奇为詹乐贫写了传略;1979年、1984年,已在中央组织部担任领导的帅孟奇两次回汉寿视察,都专程到詹乐贫烈士墓地扫墓献花。1990年,汉寿以烈士的英名创建“詹乐贫中学”,帅孟奇亲笔题名。
“1926年3月以前,詹道依都与我经常议论时弊,”1981年4月2日,已成为著名作家、文物研究专家的沈从文老先生对来访者忆起与詹乐贫交往的北京往事:“3月下旬,便不见其人了。”
当得知故交早已献身革命,沈从文悲戚不已:“好人啦!我一生受过许多人帮助,他是我印象深刻的人,值得感恩的人,引以为荣的人。”
2019年11月16日,正值周末,站在詹乐贫中学宁静的操场国旗杆下,记者顺着詹乐贫雕像的目光放眼望去,是一片林立的高楼。待到周一开学,詹乐贫的眼前,将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敬礼……
第二天,记者乘坐的G530次高铁疾驶前进,不用半日就回到了北京。当年,詹乐贫渡沅水、行湘江,过洞庭、走京汉,不知用了多少时间?
确切的是,为了革命的理想,詹乐贫北渡南归,用尽了一生的时光……

詹乐贫中学烈士像

湖南省汉寿县詹乐贫中学

何志勇/图文
参考资料
《湘潮》
《湖南党史通讯》
《中华著名烈士(第5卷)》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1卷)》
《汉寿文史资料(第5辑)》
《湖南工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

《中国农大校报》报道版面

▲林孔唐:“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大校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